查看原文
其他

下足“绣花”功夫,十堰脱贫攻坚稳步推进

2017-10-17 十堰基层党建

今天是全国第四个“扶贫日”,

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过去五年,

十堰脱贫攻坚都是如何推进的?


十堰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82.67万人。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最重要、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全国、全省率先打响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脱贫攻坚战。


精准识别,为82.67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十堰,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贫困面广量大。新一轮建档立卡共识别贫困村456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24.8%;贫困户27万户、82.67万人,贫困发生率33.3%,高于全国26.12个百分点、湖北省18.9个百分点。

贫困程度深。按贫困发生率计算,我市8个县市区全部为全省重点县(全省37个),其中6个县市区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592个),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2.7万户36.1万人。

十八大以来,全市紧盯“一有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围绕“六个精准”,着力解决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大问题”,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转移就业、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六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资金整合的做法和易地扶贫搬迁经验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批示。精准扶贫“查、改、促”做法,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推广,“富脑袋”、“富口袋”、“富生态”和“富万代”相结合的脱贫路径得到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省委、省政府在我市高规格召开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连续4年在省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截至2016年底,我市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5亿元,减少贫困人口32.83万人;扶贫搬迁52759户146084人,扶贫贴息贷款44.8亿元,覆盖贫困户14.9万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556元增加到2016年的8514元。

精准帮扶,推进“四双”行动

围绕“谁来扶”,我市推进了“四双”行动,确保精准帮扶。

2014年8月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建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为主要内容的“四双”驻村帮扶工作,市、县、乡三级联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调动各个层面资源,协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统计,全市组建1238支驻村工作队帮扶1232个贫困村,发动10.2万名各级党员干部结对包扶16.3万贫困户,共实施到村项目6238个,落实帮扶项目资金1.23亿元;实施到户项目34975个,落实到户项目资金2.91亿元。动员643家企业参与帮扶,帮建到村项目770个,帮扶资金2522万元。组建乡亲扶贫协会300多个,发展会员12000人,覆盖300多个乡(镇)260个村,帮扶1.5万贫困户4.2万人。科技特派员累计进村服务1.5万人次,茶叶、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四双”驻村帮扶成为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扶贫攻坚工作品牌。2015年9月,省委、省政府在十堰召开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总结推广十堰扶贫工作的做法,《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深度报道了十堰精准扶贫经验。


精准实施,开展“六个一批”

郧阳区柳陂镇集中安置点,搬迁户脱贫致富。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十堰集老、少、边、贫、库于一体,发展难、难发展是最大的实际,也是最大的挑战,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历届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

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发动机”,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在扶贫开发中,十堰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实施“61”工程,组织贫困户发展茶叶75.6万亩,中药材142.8万亩,蔬菜122.5万亩,林果193.6万亩,牧草10万亩,水产47.9万吨,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探索“租金+薪金+股金+保险金”四金联结机制,实行以奖代补、入股分红、众筹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新模式。加大金融扶贫创新,十八大以来,投放扶贫贴息贷款44.8亿元,覆盖贫困户14.9万户。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我市突出地域特色,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探索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三为主”和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四靠近”安置方式,2016年以来,累计建设安置点2034个,搬迁入住贫困户50006户147383人,国家发改委、扶贫办发文在全国推广。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我市推进扶智脱贫,制定出台《十堰市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对贫困户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各阶段实施全程资助;深化推进“雨露计划”,加强对贫困初高中毕业生和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试点兴办十堰东风中职免费班,郧西在广州、深圳开展定向中职免费班。

推进兜底保障脱贫,把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依法救助、整户纳入。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3840元,基本实现低保线与扶贫线的两线合一。全市精准扶贫对象纳入低保90334人,年补助1.15亿元。

推进医疗救助脱贫,制定出台系列实施方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各县市区按每人每年200元标准,建立全市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贫困户患大病后兜底报销90%,慢病实施每月定补,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全市累计实施医疗救助人数20.08万人次,发放救助金7138万元。

推进转移就业脱贫一批,建立了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推广郧西县劳务输出对接试点经验,加强与发达地区劳务对接和协作,加快贫困劳动力转移。

内外兼修,决胜全面小康

十堰肩负着脱贫致富和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双重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扶贫工作中,我市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既“富口袋”、也“富生态”、更“富脑袋”,全力以赴加快贫困山区绿色转型、全面奔小康步伐。

好的精神状态是战胜贫困的力量之源。我市坚持“富口袋”先“富脑袋”,通过内修人文,干部修党性、群众修美德、社会修正气,激发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全市星级文明户创建面100%,“十星级”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品牌和辉煌荆楚60张名片之一,涌现出“最美姑娘”、“最美家庭”等一大批最美典型。

“绿色决定生死”。我市始终把绿色化作为扶贫开发的生命线,生态建设“做加法”、铁腕治污“做减法”、转型升级“做乘法”,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努力打造全域生态区、全域水源区、全域风景区,实现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绿色已经成为十堰的底色和主色,绿水青山正在变成十堰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2020年,全市82.6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销号、45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今后,我市将继续下好“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精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项目到村到户,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确保十堰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来源|十堰晚报

编辑|姚恒  曹婧

热文精选

百年大党廉洁固本,中共十九大蕴蓄更大政治能量

【党建传真】让“肌体细胞”焕发活力——我市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招考公告】湖北省各地一大波招考信息来了(亮点:十堰两乡镇招聘村级后备干部)

【知识测试】你对党的代表大会了解多少?试试这50题!

【组工文苑】摄影作品|涂兴刚:实现新跨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